400-123-4567
400-123-4567
时间:2023-09-07 点击数:
威客电竞1958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以此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用祖国的园林艺术来美化我们今天的城市。
多年后,钱学森在一封书信中,再次阐明自己关于“山水城市”的思考——“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
开门见绿,出门看花,热闹的都市生活亦可“诗意栖居”。城市绿化,关系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关系人居环境品质和人民生活幸福,是城市生活品质的一张“名片”。
党的以来,我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建设活动,持续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建设,大力推动城市绿化,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习主席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59%提高至42.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26平方米提高至14.87平方米,城市日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让我们走进散落城区的座座“绿洲”、触摸道路两旁的片片绿荫,感受公园城市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下足“绣花”功夫,一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现身徐汇市民的家门口,让市民抬头见绿、出门见园。图为8月31日市民在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花园下棋休闲。
2023深圳(国际)城市环境与景观产业展览会,是全国首个以市容环境产业为核心内容的展览会。本次展会以“美丽城市·美好生活”为主题,汇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照明等行业上下游重点龙头企业参展。图为观众在展会现场观看自然教育片。
漫步辽宁省沈阳市街头,常常与一座座口袋公园相遇:健身器材“搬”到家门口、跷跷板和秋千点缀在人行道边、楼宇间的小花园散发幽香……推窗见绿、出门游园,正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人们的日常写照。
在沈阳,超过2000座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正在城市边角空间悄然出现,散珠碎玉般坐落在大街小巷。这些“口袋公园”不仅扮靓城市,更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走进皇姑区塔湾园,狭长的绿色空间里,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场一应俱全。“这里原来垃圾满地,现在不仅环境好了,还铺上了彩色路面。”家住附近的市民张媛说,自己每天都来这里晨跑。与之相似,皇姑区永安街“口袋公园”的前身也是一块闲置地,如今这里绿树成荫威客电竞,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为建好“口袋公园”,沈阳市充分听取市见,将群众心声融入公园建设。他们还聘请近150位知名专家,参与“口袋公园”的设计和重点社区更新项目。“建设‘口袋公园’既应提供绿色、休闲空间,也应利用好当地文化特色,用公园讲述城市故事。”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风景园林绿化处副处长说。
位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家属楼间的北区花园,以沈飞历史传递现代工业制造理念;铁西区劝工园,一条条铁轨式样的砖路将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娓娓道来;大东区奉海园,纪念奉海铁路的站台式长廊别具一格……特色文化深度融入,为城市“边角料”赋予了“千园千面”的文化特色。随着“公园+城市书屋”“公园+公厕”等“公园+”空间组合越来越丰富,小小“口袋公园”增添越来越多服务功能。
沈阳市大东区的东贸库是沈阳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如今,这里“变身”城市书房,焕发崭新生机。建在附近的“口袋公园”与城市书房相辅相成,为周边餐饮、娱乐及其他业态发展提供了经济增长点,“口袋公园”文旅融合消费的持续吸引力逐步显现。
按照《沈阳市北方特色公园城市建设方案》总体规划,沈阳市计划以“沈水之阳三千园”构建千园滨水、千园绕城、千园融城的景观格局,2023年再建成1000座口袋公园。同时,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下工夫,实现从“增绿”到“常绿”的持久“保鲜”。除成立专门巡查队伍对“口袋公园”进行日常巡查外,沈阳市还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共同养护”“认建认养”等方式,加入建设、养护口袋公园的行列,共同守护身边这片“绿”。
“见缝插绿”“拆违补绿”“拆墙见绿”……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一个个口袋公园、微绿地宛如镶嵌在城市中的一颗颗翠珠,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底色。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万平方米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以其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使用等特点,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口袋公园”在选址上,优先选择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在设计和建设上,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增加活动场地,落实适老化和适儿化等要求。
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要求,全国已建设和改造口袋公园近3万个,今年还将建设口袋公园3800个、绿道4000公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户外活动需求。
在福建省将乐县,被誉为“福建南紫薇王”的古树树龄超过1500年,静守一方土地,依然枝繁叶茂。与它同龄的“福建油杉王”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内,历经千载风霜,树姿仍旧舒展优美……
在漳平市和福安市,樟树古树群分布在城区,被当地人称为“天然氧吧”。古树群绿荫如盖,蔚为壮观,吸引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古树名木与自然人文资源交相辉映,孕育出独特的生态景观,是美丽乡村画景中不可替代的元素,它们见证了山乡巨变,承载着人们悠悠的乡愁。”福建省林业局绿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林金木说,古树名木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已连续44年保持全国首位,拥有建档古树名木超11万株,古树群2100余片,古树名木资源丰富。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开展濒危古树名木养护复壮、实施古树名木司法保护行动等举措,力求让每一株古树名木都“老有所依”,也留住萦绕在人们心底的记忆。
走过蜿蜒的栈道,古榕浓荫覆地,这里就是设在永泰县坂埕村的福建省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示范点”。去年6月,当地暴雨持续不断,一株300多年树龄的小叶榕主干折断。事情发生后,永泰县法院介入协调,最终保险公司理赔1500元用于修复受损的古树。
永泰县法院生态庭副庭长苏燕伟介绍,“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保险”工作机制推广以来,法院共协调理赔11起古树受损事件,投保人获得理赔款共计27244元。
当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示范省”。福建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邹炳渊表示,一方面,应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另一方面,鼓励挖掘提炼古树名木景观、生态和历史人文价值,建设古树名木公园和保护小区。
2020年以来,福州市试点围绕古树名木打造集休闲、观赏、科普于一体的公园场所,发掘当地生态文化底蕴。截至目前,当地共建成41个乡村古树微公园,409株不同树龄的油杉、柳杉、枫香、榕树、红豆杉等古树得到有效保护,这也让更多市民有机会亲近古树,感受时间流淌和历史文化传承。
“我们将以林长制为抓手,把保护古树名木列入各级林长年度工作考评威客电竞,实施动态化监管。这有利于压实各级责任,确保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落实见效。”林金木说。
2022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公布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此次资源普查,基本查清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本底状况,建立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档案和数据库。结果显示,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数量较多的树种有樟树威客电竞、柏树、银杏、松树、国槐等。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更应用好制度“指挥棒”。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各级林长不仅将责任区内的森林绿地管好,还负责湿地、野生动物和古树名木等园林绿化资源的保护发展工作。每一片森林、每一棵古树都有责任人,每一名林长心中都有了无形的“绿色指挥棒”。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进一步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据介绍,下一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推进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加快推进古树名木保治建设,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题宣传,切实保护好中华大地上的古树名木资源。
南国初秋,草木依然葱茏。横贯广东省深圳市的特区景观大道——深南大道两侧,绿树成荫,枝繁叶茂。40余年来,这些行道树与特区共成长,默默见证着改革开放的深圳故事。
最近,深南大道旁的89棵行道树经历了一场“生存保卫战”。深圳地铁车公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周边1.5公里长的深南大道进入道路恢复阶段。按照2015年完成并审批通过的施工设计方案,部分路段需要拓宽改造,原有的89棵行道树将被迁移。
榕树、扁桃、小叶榄仁……89棵行道树,虽然算不上古树名木,但对于成立仅43年的深圳特区来说,它们承载着不亚于古树名木的意义和几代深圳人的感情。
“这些树经过了二三十年的生长历程,才有了现在的状态和深南大道的景观。迁移需要重剪,对树木伤害很大,非常可惜。”深圳地铁车公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负责人张日说。
2022年10月,深圳地铁集团组织园林绿化、交通规划专家论证,5名专家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车流情况,探讨道路拓宽改造和迁移树木的必要性。专家在论证报告中提出:“该路段运行多年未出现严重交通拥堵或明显安全问题,建议优化设计方案,提升慢行条件和品质,避免树木迁移。”
此后,深圳市交通、规划、绿化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协同合作,经过审慎的专家咨询和反复论证,设计方案的调整优化在今年7月尘埃落定。“新方案不需要迁移树木,优化了周边交通,不仅能尽快还路于民,工程造价还节省了300余万元。”这一项目的现场施工负责人黄少伟说。
89棵行道树,留住了!它们继续伸展茂密的枝叶荫蔽往来行人,继续把遒劲的树根深深扎进土里,继续无声地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过去移山填海、开荒造城,如今,深圳城市建设不仅为古树名木让路,也关照一草一木。《深圳市城市绿化审批指南(2023修订版)》对工程建设占用城市绿地、砍伐迁移城市树木的审批流程作出明确要求:工程建设不仅应过环评关,还应过“树评”关,建立一树一档,组织专家对占用城市绿地、迁移砍伐树木进行必要性、唯一性、可行性论证。
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在规划设计之初就把自然作为空间的主角。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在深圳莲花山顶的公共卫生间,大树穿墙而过,绿意扑面而来;在福田区一座新建小学,原有树木尽量保留,校园落成之初就拥有一片“小森林”;在一批科技企业总部大厦外墙,层次丰富的立体绿化形成独特的凌空风景线……
今年,深圳市启动城市绿化“五年百万树木”行动计划,城市植被和城市建筑共同成长,形成城市记忆,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守住乡愁。
加强城市绿化,不是跟风引种“网红”树种、盲目追求“四季有花”。一方面,应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资源等,从实际出发多选择本地适生树种,打造契合当地发展、融入当地文化的“绿化美学”。另一方面,遵循生态规律,制定与城市空间规划平行的城市绿地建设系统专业规划,既注重绿化数量更注重绿化质量,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确坚决反对“大树进城”等违背科学规律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坚决反对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搞绿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同时,提出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合理布局绿化空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